3.2 随机响应
让我们回想一下第2节中描述的用于评估非法行为发生频率的简单随机响应机制。 让XYZ成为这样的活动。 面对查询“您在过去一周内从事XYZ吗?”,指示受访者执行以下步骤:
- 1.掷硬币。
- 2.如果是反面,请如实回应。
- 3.如果是正面,那么再掷第二枚硬币,如果正面回答“是”,如果是反面则回答“否”。
随机响应背后的动机是,它提供了“合理的否认”。例如,可能提供了“是”响应,因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硬币翻转都是正面,概率为1/4。换句话说,隐私是通过过程获得的,没有“好”或“坏”的响应。获得响应的过程会影响如何合理地解释它们。如下声明所示,这种随机响应是差分隐私的。
命题 3.5 上述随机响应方法是 (ln3,0)- 差分隐私的。
【证明】: 假设固定随机响应者为同一人。上述分析表明 Pr[Response=Yes∣Truth=Yes]=3/4 。具体来说,当事实是“是”时,如果第一个硬币出现反面(概率1/2)或第一个和第二个出现正面(概率1/4),则结果将是“是”,而 Pr[Response=Yes∣Truth=No]=1/4 (第一个出现在正面,第二个出现反面;概率为1/4)。同理,将类似的推理应用于事实为“否”的情况,我们获得:
Pr[Response=Yes∣Truth=No]Pr[Response=Yes∣Truth=Yes]=Pr[Response=No∣Truth=Yes]Pr[Response=No∣Truth=No]=1/43/4=3=exp(ln3)
于是 ε=ln3 上述随机响应方法是 (ln3,0)- 差分隐私的。
【命题 3.5证毕】